太阳能新能源

返回

通威40年系列传播之40个瞬间③
西南首家渔用配合饲料厂见证创变力量

2022年05月27日 来源:通威 作者:刘奕锋


▲ 1986年3月10日,通威前身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顺利开业

谁和农民抢饭碗,谁就没有饭碗;农民饭碗里添油加肉,谁就有饭碗

——刘汉元主席

40个瞬间

跟随这张老照片,我们把时光倒回1986年。

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,中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推进,原本就有一定基础的社队作坊式生产单位,以“乡镇企业”之名在农村大地上普遍兴起。

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,“不管黑猫白猫,抓住耗子就是好猫”。只要能发展生产力,无论是国营,还是集体、私营,都允许试。

南风西渐,在四川眉山永寿镇,一场变革也正酝酿着。

随着创下四川养鱼史上前所未有的高产纪录,1986年,刘汉元主席的养鱼技术被列入“星火计划”,正式向全国推广。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,这项技术激发了千千万万农户的养鱼热情。养殖规模扩大了,养殖季一到,饲料立即供不应求。

刘汉元主席敏锐地发现必须立即扩大生产规模,建设正规的饲料厂,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高速发展。而饲料生产需要研究复杂的营养配比,彼时,在众多养殖户眼里,也只有既懂技术又懂养殖的刘汉元主席才做得了。

▲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开业当天

年仅22岁的刘汉元主席开始自己办工厂。当时贷款已不再困难,刘老太爷出面与永寿镇永寿村达成协议,租赁了八分土地建厂,刘汉元主席设计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,从土建放线、人字梁结构、圈梁挑梁到用多粗多大的钢筋、用什么水泥,再到电线安装、机器配电,全是自己设计确定,而且是边学边建。

兵贵神速,工厂当月开始修建,次月就投入生产。1986年3月10日,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顺利开业了。这是西南地区第一家集约化鱼饲料厂,刘老太爷当厂长,设备除了原有的,又增添了一台每小时产500公斤的SLY—17型饲料机。饲料品牌定名为“科力”,喻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之意。

不是做泯然于众人的养鱼大户,而是转型进入另外一条道路——鱼饲料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,这是真正具有技术含量而农民又无法做到的事,也是不与“农民抢饭碗”。

对此,刘汉元主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朴素的“饭碗理论”:农民能够直接做的,原则上我们不做,他们做不好的,无论技术、配套服务、品牌打造等,由我们来做。用这种原则去服务和激励用户,农民听了开心,我们也明确了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

各做各事,各有优势,彼此服务,这种差异化竞争和“共生共存”的基本生态,从此也成为通威40年稳健发展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
多年后的今天,面对同样的选择问题和不同的声音,刘汉元主席依然用了一个朴素的比喻:总是觉得别人家的饭好吃,走到别人家去吃他的饭,结果回家发现自己的锅灶都被端了,因为别人也是这么想的。你为什么不看住自己的锅,然后把自己的饭做得又香又有竞争力呢?所以在行业发展中,通威一直强调错位竞争、协同发展,不做重复工作,而是坚持专业化、差异化,提倡分工与协作。

在当年,这份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诚意,大家自然感觉得到。饲料厂开业当天,乡亲们穿戴一新,齐刷刷地聚集到厂门口,敲锣打鼓放鞭炮,就像过年。22岁的刘汉元主席忙里忙外,这一天,他是老乡们眼中的“英雄”。

▲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生产车间

厂房自己设计,机器设备也自己安装调试。少年时期对电子技术的痴迷,无形之间成了解决问题的工具。那时没电话,也装不起电话,厂里有事怎么办?刘汉元主席找来零件,自己捣鼓着装了两部对讲机,分别放在厂里和家里,两边屋顶用长竹竿支几圈铁丝做成天线。厂里一有问题,值班人员就用对讲机喊。刘汉元主席一听到,答一声“马上来!”不管是半夜还是凌晨,起床骑上摩托车就往厂里跑,马上把机器修好。

这时他又成了一个机械工程人员,必须这样来回不停地奔波,市场供不应求,机器24小时不能停!刘汉元主席记得自己骑坏过三辆摩托车,行程8万多公里,跑市场,跑客户,跑原料。

自助者天助之。1986年,“科力”牌饲料一入市,就供不应求。中央部委和省市领导纷纷光临,成为无可争议的活广告;远近养鱼户蜂拥而至,镇上常常车水马龙阻塞交通;前来拖饲料的有货车、拖拉机、自行车、板车,甚至有肩挑背扛,排队排到了厂门外很远的地方,还有人竟然排了7天7夜的队……

饲料厂开业当年,生产了620吨饲料,远超眉山全县养鱼所需的483吨。随后,在稳定现金流的保障下,饲料厂产能不断扩大,1991年达到5600吨。

回望通威40年的发展历程,1986年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这一年,通威的小船扬起了风帆,开始了走向市场经济的首航。而在时代洪流中,刘汉元主席敏锐地洞察市场,将自己与养殖户区隔定位,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创新性变革,推动中国现代水产饲料业开始形成。

▲早期养鱼户排队购买“科力”牌饲料

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如今,饲料老厂原址还在,迎来了一代代通威人参观和聆听当年的故事。这座完全由刘汉元主席自行设计、自行施工、自行安装建起的饲料厂,见证了通威的第一次转型开拓。

回忆起当年的建厂经历,刘汉元主席曾感慨道:“没有不会做的事,只有不肯学的事,如果生活逼着你不得不学,等你干过来,你也就变成了内行!”

正因为如此,刘汉元主席要求员工特别是干部必须“勇于开拓,勇于创新,敢想敢作敢为”,并强调,没有什么问题不能想,没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框架下,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不能突破,一切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措施、办法、主意,都是我们可以想并且应该想的。

40年来,这种精神代代传承,成为了通威人的性格底色,引领着我们,一路向前,永不止步。

X
太阳能新能源 太阳能新能源 太阳能新能源 太阳能新能源 太阳能新能源